智慧小麥干燥儲糧倉、在糧倉替代人工作業的“智能鐵軍”、全谷物營養健康掛面加工技術……在7月12日至14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上,綠色儲糧、智能糧機裝備、全谷物健康食品等多方面的新成果、新突破集中亮相。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糧食“產、購、儲、加、銷”全鏈條正迎來數字化、智能化浪潮,農業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 在大會展區,山東長江糧油倉儲機械有限公司的智慧小麥干燥儲糧倉模型吸引了不少觀眾。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套智慧儲糧干燥倉采用數控離心風機通風系統,推動干燥空氣穿透糧層,氣流加速在糧食籽粒間運動帶走水分,達到降低糧食含水量的目的。設備可實現自動化風干、數字化控制,利用手機、電腦即可隨時隨地監控干燥倉內部溫度和濕度等,還可以遠程操控。 “以前,種糧大戶在糧食收割后往往面臨儲存難、收獲季節出售難、晾曬烘干難等問題。有了這套設備,糧食收獲后,籽粒可以直接入倉進行干燥儲存。”上述工作人員說,據測算,小麥收獲立即入倉,每畝小麥可減少損失80斤左右,每畝可節約曬糧費用約30元。與傳統烘干塔相比較,該設備占地少成本低,每噸小麥每降低1%的水分耗電量只需3度,減少了能源消耗。 減損也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發展綠色儲糧技術。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我國計劃3年內在全國七大儲糧生態區建立100個綠色儲糧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庫點。 糧食倉儲設備更智慧,倉儲管理也更智能。中儲糧展區的大屏幕上,五臺白色機器人模型正在糧堆沙盤上靈活爬坡,它們自主避障、精準定位,將高低不平的糧堆修整得平平整整,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 “傳統的糧倉平倉作業一直是糧食倉儲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高粉塵環境導致塵肺病風險,糧堆坍塌隱患威脅工人安全,用工問題也讓眾多糧庫頭疼不已。現在有了智能平倉系統,不僅效率提升了10倍,更重要的是有效解決了安全問題。”中科芯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霄說。 肖霄介紹,芯禾機器人自動平倉系統采用“中控系統+多機器人”的創新架構,通過智能調度、三維建模、協同作業,實現了糧倉平倉作業的完全自動化。目前,這套系統已在全國多個糧庫開展示范應用,效果顯著。中儲糧北京昌平庫作為首批示范庫之一,系統運行以來,平倉作業效率提升10倍,人工成本節省90%,作業安全性得到根本保障。 新成果、新技術不僅應用在田間地頭,也應用到了人們的“餐桌”。此次大會上,全谷物營養健康食品科技創新成果展臺成為一大亮點。全谷物青稞全麥脆、全谷物燕麥奶、全谷物莜面魚魚、蕎麥全粉掛面、保鮮糙米、易煮全谷物米等眾多全谷物創新產品琳瑯滿目。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從“吃得飽”逐步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更加關注食物的營養價值。2024年12月,七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2024—2035年)》。當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相關部門正大力推進全谷物科技創新。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譚斌向記者介紹,燕麥因其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已躍升至第二大植物基飲品原料,國內燕麥奶市場潛力巨大。“此次展出的全谷物燕麥奶針對口感風味不良、穩定性差等問題,突破了加工技術和產品空白,豐富了消費者全谷物食品的選擇。” “本屆大會突出科技創新,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探索。搭建涉糧院校、糧食企業、糧機企業深化產學研用融合的載體,激發科技興糧、人才興糧活力,引導更多資源投向糧食產業升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煥鑫說。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來源:糧食和儲備局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