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2025年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暨徐匯區科技節啟動,全面展現徐匯區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實踐成果。 啟動儀式上,由稀宇科技和階躍星辰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開場視頻,展現了徐匯作為“全球AI創新超級節點”的硬核實力。隨后,一場充滿未來感的科技舞蹈秀點燃全場,用光影與代碼的碰撞,演繹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無限創意。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何祖華院士現場分享科技強國之聲。何祖華寄語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首先要做探索未知的‘先鋒隊’,在人工智能、未來產業培育等方向跑出加速度;其次要當攻堅克難的‘生力軍’,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構筑中國方案;最終成為扎根大地的‘播種者’,讓科技成果在祖國大地上開花結果。” 據悉,作為徐匯區標桿性科普品牌,“匯健康”科普大賽今年再度揚帆起航,將持續推動徐匯生命健康科普能級躍升,實現精準化、分眾化科普服務,建立“健康科普人才蓄水池”,讓科學精神融入城區肌理、滋養人民生活。 徐匯區一直致力于搭建科普成果轉化平臺,充分發揮技術要素市場加快科學技術滲透與擴散,著力打造科普交易全鏈條服務生態體系,助力科普實體資源、科普信息資源、科普人才資源與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深度融合,有效促進了科技資源科普化,為科普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徐匯區新增1家市級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館)和2家區級科普基地(復旦大學“病原生物科學館”、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輕·博物館”)。三家科普基地分別從核能重器、病原生物、輕工智造三個科技領域,將“高精尖”技術轉化為科普資源服務廣大市民,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科普空間,夯實了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和科學普及的科普陣地網絡。 糧食安全系國家命脈,孩子們手中的畫筆,正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描繪出充滿希望的未來圖景。日前,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舉辦了“2025上海市糧食科技繪畫作品創意大賽”,活動現場揭曉了“糧食科技先鋒獎”“智慧農耕創想獎”“金色豐收潛力獎”等獲獎結果,來自全市的青少年們用畫筆勾勒出“未來糧倉”的智慧藍圖,用色彩渲染著“科技助農”的生動場景。 同時在主會場外,由徐匯區商務委員會(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舉辦的一場糧食安全科普市集正在同步舉辦。現場云集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糧國際(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光明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參加的多個展位,就食品安全、糧食育種、食品營養等開展科普宣傳,讓公眾親身體驗糧食領域科技創新取得的重要成果,充分展示科技創新對服務節糧減損、糧食產業升級、物資儲備安全的積極作用。 來源:新華社 |
來源:
|